陈建奇
陈建奇
  • 电话:
    电子邮件:
  • 公共财政、开放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
[1]. 陈建奇,中国进口战略与贸易平衡分析,国际贸易,2011年6月。
[2]. 陈建奇,中国是否接受外部失衡上限对称性约束?,国际贸易,2011年4月。
[3]. 陈建奇,后危机时代美国财政可持续性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3月。
[4]. 卢锋、陈建奇,美国经济走势与对华政策重估,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2月。
[5]. 陈建奇、张原,美国赤字政策演化路径及债务货币化风险研究——基于奥巴马新政背景的分析,世界经济,2010年5月。
[6]. 卢锋、陈建奇,复苏不易 景气难再--奥巴马元年美国经济透视,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5月。
[7]. 陈建奇、李金珊,国库现金对货币供给政策的影响机制及证据:基于中国央行经理国库制度背景的研究,世界经济,2008年第7期。
[8]. 张原、陈建奇,人力资本还是行业特征——中国行业间工资回报差异分析,世界经济,2008年第5期。
[9]. 陈建奇,庞氏骗局、动态效率与国债可持续性,世界经济,2006年第12期。

[10]. 陈建奇、张原,国库现金转存商业银行对货币供给政策的影响——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框架的扩展分析,金融研究,2010年7月。
[11]. 陈建奇,PPI、CPI倒挂与通货膨胀调控——基于非对称供求结构与价格决定机制的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11期。
[12]. 张原、陈建奇,非工资性收入分配:所有制垄断部门收入调控的新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第8期。
[13]. 陈建奇、张原,中央银行票据可持续性研究,金融研究,2007年第3期。

[14]. 陈建奇,财政“自动稳定器”为何半有效性?——基于中国财政收支非对称性的经验分析,广东商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15]. 张原、陈建奇,美国国债评级展望下调的根源及前景——基于标普下调美国国债评级展望的分析,中国货币市场,2011年6月。
[16]. 张原、陈建奇,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非均衡特征及优化的政策选择——基于人力资本投资低水平“陷阱”视角的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11第3期。
[17]. 张原、陈建奇,中国国库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分析,现代经济探讨,2011年1月。
[18]. 张原、陈建奇,工会与行业劳动报酬的剪刀差悖论: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研究,经济评论,2010年第5期。
[19]. 陈建奇,近期国内部分学者关于汇率争端的观点综述,国家发改委《经济决策参考》,2010年4月20日。
[20]. 陈建奇,财政“自动稳定器”为何失效? ,新理财(政府理财),2010年10月。
[21]. 陈建奇、张原,经济复苏的“奇迹”,中国工人,2010年第2期。
[22]. 陈建奇,如何理解国库现金管理“地方化”改革?新理财,2010年第2期。
[23]. 陈建奇、张原,国债期限结构为何刚性难调?证券市场导报,2010年第1期。
[24]. 陈建奇,3%赤字率作为财政风险“分水岭”的依据何在,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25]. 陈建奇、张原,国库现金转存商业银行的货币政策效应研究,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第4期。
[26]. 陈建奇,破解消费快速上涨之谜——基于消费总量与物价水平的实证分析,贵州财经学院学报(双月刊),2009年第4期。
[27]. 陈建奇、李金珊、张原,中国国库最优现金余额的测算与评价——基于Baumol模型扩展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公共管理学报(季刊),2007年第4期。
[28]. 陈建奇、张原,国库资金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基于中国月度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研究,贵州财经学院学报(双月刊),2007年12月。
[29]. 张原、陈建奇,“民工荒”与“技工荒”并存的解释——基于投资结构与就业均衡的视角,财经研究,2007年第10期。
[30]. 陈建奇、李金珊,政府国库资金、货币供给与货币政策有效性,财经研究,2007年第9期。
[31]. 陈建奇、李金珊、国库资金模型构建与预测——基于 Box-Jenkins 方法的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32]. 陈建奇,养老保险制度安排的模型分析与评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06年第3期。
[33]. 陈建奇,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与美元国际储备稳定性研究——兼论规避“特里芬”难题的条件,入选2010中国金融国际年会论文,2010年7月。
[34]. 陈建奇,透视国际货币体系变革与国际储备资产演化——兼论SDR发展前景,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金融危机分析与对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1月。
[35]. 陈建奇,诺贝尔经济学奖切中世界复苏之“痛”,深圳特区报,2010年10月12日。
[36]. 陈建奇,适时微调宏观政策、切实抑制物价上涨,中国证券报,2008年8月12日。
[37]. 陈建奇,谁在为中国央行买单?,英国金融时报《CMRC朗润经济评论》专栏,2011年5月26日。
[38]. 陈建奇,中国通胀调控手段的艰难回归,英国金融时报《CMRC朗润经济评论》专栏,2011年2月17日。
[39]. 陈建奇,“中国式”货币冲销的代价,英国金融时报《CMRC朗润经济评论》专栏, 2010年11月3日。
[40]. 陈建奇等,基于PKI的校园网计费认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计算机系统应用,2002年6月。
[41]. 陈建奇等,安全电子邮件的研究与实现,计算机工程,2002年6月
[42]. 陈建奇,谢碧华,关于上极限与连续单调函数运算的交换问题,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1月。
[43]. Zhangyuan、Chenjianqi. Effect of Trade Unions on Industrial Labor Income in China,Asian Politics and Policy Vol 3(1),Jan, 2001.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