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强国与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2011-10-19 02:10:00 来源:

教育部北京大学人力资本与发展研究中心

2011年3月


人力资源强国与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一、人力资源强国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一国经济高速成长、结构不断优化、社会日益和谐,是一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凭借富足的劳动力、大量要素投入及制度变革,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而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也倍受世界关注。

    然而,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开始出现重大变化。从民工就业难到“民工荒”,从单位拖欠民工工资到工人集体谈判,种种迹象表明,劳动力市场的买方垄断时代已经逐步远去,廉价劳动力将不再成为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与此同时,要素市场也经历了类似的转变。当资源的供应不足以满足维持经济持续增长所需要的资源投入时,经济增长与“煤荒、油荒及电荒”并存的尴尬局面已经出现。这些现象表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显示出内在的问题,倚靠低廉的“中国价格”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将难以为继,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型。

    归根到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由主要依靠消耗物质资源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增长模式转变。而这个目标的能否实现,本质上有赖于人力资本总量的增长、人力资源水平提升的速度能否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实施人力资源强国战略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观点,不仅得到经济学理论的支持,而且也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成长路径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二战以来,在人力资源强国战略下,美国由于科技水平领先世界其他国家、生产处于产业链的高端,造就了“硅谷”神话,更创造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举世瞩目的新经济。德国、日本从二战的废墟中迅速崛起,并跻身于世界前列,与人力资源强国战略都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

    近年来,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当今世界,人才和人的能力建设,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这样紧迫。”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正式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并指出“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2007 年10 月15 日, 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十七大报告以“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主线,全面部署了中国未来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目标,即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长期战略选择,也是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新任务和新使命。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表明我国政府已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具体操作提上日程。

    然而,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实施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结合具体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对此,本专题将重点从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视角阐述我国实施人力资源强国战略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下略)

全文下载:人力资源强国与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_041111 .doc